•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国电影
  • 艺考当季谁在主导中国影视圈的品位??中国电影
  •   每年初春,扎堆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知名院校的艺考大军都会吸引众多的目光。今年在电影学院,除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表演系报考人数增长约3成之外,并未扩招的文学系也迎来了近年来报考人数的高峰,较去年增长超4成,报录比达到了94比1,竞争激烈程度仅次于表演专业。这意味着想当编剧的人越来越多了。

      艺术院校文学系一向是中国培养职业编剧的主要阵地。但目前,“科班出身”的编剧队伍正面临着一个强敌如云、竞争激烈的局面:据统计,我国现有职业影视编剧2万多人,但其中名气叫得响的金牌编剧,有许多都是“半出家”、非科班培养,如邹静之、海岩、六六、高满堂、彭三源等;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纯文学作者、网络小说写手纷纷转战编剧;加上徐峥、陆川等影视界人士陆续完成从导演到编剧的“身份转换”,“编剧”似乎变成了一个门槛不高的技术活儿。

      另一方面,内地影视行业“剧本荒”,频频成为焦点话题。就连导演张艺谋也对此不无担忧,坦言影视创作好剧本匮乏已到了“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地步。一些粗制滥造、跟风低俗、表演浮夸的“雷剧”、“雷片”,更是屡屡引起观众吐槽、诟病。

      那么,职业编剧究竟是多了还是少了?什么样的编剧在影响甚至主导今日影视观众的“品位”?好编剧到底从哪里来?南方日报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专题撰文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欣

      聚焦

      “奇葩”题目才华和好奇心

      今年3月初,某微信号了电影学院导演系、文学系的部分初试题,配以2015最“奇葩”考题的评价,引起多方关注。

      以文学系电影创意与策划专业的测试为例,初试是100道单项选择题。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三宝是什么?”“网球名将费德勒的国籍是什么?”“特斯拉生产的是什么样的新型汽车?”可谓天文、地理、电影、文学、体育、时政无所不包。一名来自河南的考生走出考场后向南方日报记者表示,看到题目后,她的第一反应是“出了一身冷汗”,“像有关APEC、2014年国内外票房最高影片等考题还能回答,但一些体育方面的考题平时关注很少,实在是很为难。”

      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到,文学系不仅初试会涉及各种各样的学科知识及生活常识,在后面的面试阶段,考官也会通过电影、小说、音乐、美术甚至日常生活等领域的话题,与考生进行现场交流,全面考查学生的素养。

      对此,电影学院文学系主任黄丹介绍称,他们希望能借此考察考生两方面的能力:一是“是否会编故事”,二是“是否睁开眼睛看世界”。黄丹特别强调了后者:睁开眼睛看世界说明考生有好奇心,有了好奇心自然能培养出观察力,这是当编剧必不可少的能力。”

      南方日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除了对考题印象深刻之外,不少考生及家长对于文学系竞争激烈的程度深感压力。今年电影文学系计划招生40人,包含电影创意与策划专业、电影剧作专业,但报考人数却多达3777人。对此,黄丹并没有觉得意外,他指出,从2008年的1787人、2010年的2186人,到2014年的2645人文学系作为电影学院的传统院系之一,这几年报考人数一直在稳步增长,“只不过今年上涨得更为明显而已”。

      据业内人士分析,艺考生人数的上涨固然有考生现实需求层面的原因,但总体上看,与影视产业的蓬勃发展关系密切。而去年演员宋丹丹与编剧宋方金掀起的口水战、琼瑶起诉于正侵权等事件,无疑也让一直处于幕后的编剧被推到了台前。“总而言之,社会上需要编剧,所以这个行业就越来越火,各个行业的人都在往影视圈里面扎。”黄丹说。

      那么,对于那些想成为职业编剧的学生来说,学院教育能为他们带来什么?1993年考上电影学院文学系的贾樟柯,如今更为所熟知的身份是电影导演。他表示,4年的文学系生活中,《电影理论》及《电影史》两门课程让他终益。“不管是作为导演、制片人,还是在电影行业里发表意见,这两门课都给了我一个非常扎实的专业背景。另外我觉得,电影学院里的气息和多元信息的交汇,让我记忆深刻,也是很受用的。”

      尴尬

      网络小说何以组团抢“饭碗”?

      据悉,目前国内编剧队伍从人才来源上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国内专业艺术院校接受过系统培训的科班编剧;另一类是出于对文学创作的自发爱好,在市场中摸爬滚打,一点点积累经验、写出名气的非科班编剧。许多著名编剧都是“半出家”,尤其以作家转行做编剧的居多,如海岩、邹静之、严歌苓、刘震云等,另外高满堂、六六、王丽萍、王宛之、林和平等资深编剧的影视剧本作品经常也与小说原著同步发行。

      在编剧束焕看来,相较之下,科班出身的编剧在业界的表现通常比较平稳,而他所认识的那些特别“有才”、想法与众不同的编剧大多来自“野子”。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的“70后”编剧郭俊立则不赞成过于强调编剧的“身份”问题,“很多好编剧都不是科班出身,比如写出《鬼子来了》的述平,写得多好!现在成名的、好的编剧,科班与非科班的比例各占一半吧。我们班就出了个好编剧—《士兵突击》的编剧兰晓龙。”

      近年来,年轻编剧越来越多,尤其令人关注的一个现象是,网络小说作者、网络写手纷纷转战编剧行当。“编剧入行零门槛”的说法也在坊间不胫而走。

      今年1月,有发布“2015最期待的电视剧”榜单,前十名中除了《虎妈猫爸》算“原创剧本”,其他的《何以笙箫默》、《芈月传》、《花千骨》等均脱胎于网络热门小说。甚至有评论认为,今年将出现网络小说组团“承包”电视剧本的态势。

      其实从2011年的《步步惊心》开始,网络小说就已开始加速对影视剧本市场的渗透。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共有114部网络小说卖出了影视改编版权。其中,90部计划拍成电视剧,24部计划拍成电影。

      来自网络小说作者的作品构成了容量巨大的现成“剧本库”,在给中国原创影视制作增加“底气”的同时,也引起了部分业内人士的。他们认为,这并不能真正解决国内影视产业面临的“剧本荒”难题。“在急功近利心态的影响下,老老实实坐冷板凳、写精品剧本反倒成了稀罕事,它实际上更值得被珍惜。”导演张艺谋就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现在剧本荒非常严重!市场发展这么快,需求量这么大,好剧本根本跟不上,粗制滥造和快速的类型化、复制化,会容易导致市场畸形发展。”

      尽管当行的网络小说有着自身的特定优势,但一些共同存在的缺点也无遗:人物化、故事模式化、主题单一化、语言同质化编剧芦苇就表示:“现在有的影视作品文化品质堪忧,他们既无力表达现实,也很难讲出精彩的故事。”

      电影学院文学系主任黄丹曾写过《往事》、《我的一九一九》、《西洋镜》等剧本。从一个编剧的视角来看,他认为改编自网络热门小说的影视作品的走红是市场的需要,部分原因在于“现在观众都很年轻”。但他也表示,网络小说普遍都不是靠深刻、内涵取胜,具有一种“类似冰激凌似的、入口即化”的快餐特性。“如果将影视作品视为一个国家的文化名片的话,肯定还是需要一些有分量的、拿到全世界都能获得别人认可的好作品。”

      思考

      “好编剧最后拼的是人生体验”

      所谓“英雄不问出处”,在编剧行业也如此。无论是否科班出身,好编剧、好剧本的标准是相对统一的。芦苇、苏小卫、刘恒、严歌苓等都是黄丹很欣赏的编剧,黄丹认为他们提供了有文化品格和品位的东西。“他们的作品贵在有态度。至少每一部作品他们都会努力地去表达,这也是他们最值得欣赏之处。没有表达的片子就变成了行尸走肉。”

      目前,国内不少已经、上映的影视作品诟病,不少观众将其归咎于剧本质量不高,对于这种抱怨,很多编剧也憋了一肚子话。编剧张鹏就表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影视行业缺乏“以故事为先导”的概念。制片方的工作重心和关注点往往放在寻找什么样的导演和明星、制造什么样的噱头、怎样才能吸引观众注意力上,而忽略了剧本作为“一剧之本”本身的质量。

      此外,创作周期短、追求利益最大化也是导致剧本水平下降的原因之一。编剧高满堂认为,虽然值得认真总结、的不止是编剧这一个环节,但编剧队伍也要加强自律。“若想得到别人尊重,编剧的作品和人品都要树立起来。”

      在此同时,国内各大艺术高校的影视专业并没有停止招生的步伐,中国电影产业的日益兴盛也吸引了更多有志青年的加盟。如果你是一名艺术院校的毕业生,或者有志于从事编剧工作的非科班文艺青年,想要成为一名好的编剧,又需要做些什么呢?

      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副教授、电影《遇上西雅图》的编剧薛晓指出:“好的编剧首先应该是一个合格的知识。丰富的知识储备、开阔的视野和极强的原创能力,对于编剧来说缺一不可。”

      针对目前艺术院校在编剧人才的选拔、培养上存在的困难,黄丹也承认,高校艺术类专业的主要招生对象是高中毕业生。但在国内当前的教育下,“高中学生通常还没有形成明确、强烈的专业兴趣及发展方向,在报考专业的选择上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这是不能忽视的。”

      因此,走出校门之后的“后期培养”对于一名编剧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在校期间,理论知识的学习固然不可或缺,但社会才是编剧真正的课堂,这是无论科班出身与否的受访编剧达成的共识。正如高满堂所言:“编剧拼到最后,不是在拼技巧,而是在拼人生体验和阅历。”

      黄丹还以畅销作家阿瑟·黑利(代表作包括《大饭店》、《航空港》、《汽车城》等)为例,强调体验生活对编剧的重要性。这位作家所著作品的题材十分广泛,涉及金融、航空、医疗、酒店管理等众多领域,每次阅读其作品时,黄丹都能深刻感受到作者对各个行业的了解十分深入。这除了得益于黑利自身的经历非常丰富之外(如二战期间曾加入英国皇家空军),还因为他格外注重体验生活,比如为了写《航空港》一书,他提前用了一年的时间进行调查,采访专业人士,这使得其笔下的细节格外真实确凿,人物栩栩如生。

      黄丹认为,对于编剧来说,做好“功课”至关重要。“这样才能把想写的东西写好、写准确、写专业。缺少专业性,这也是中国影视产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文章来源于http://www.daosimt4.com/MT4平台出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