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进口大片
  • 王献之王羲之第七子 米芾一反前说:子敬天真超逸岂父可比也
  •   王献之(344-386),琅玡临沂 人。字子敬,小字宫奴,王羲之第七子。官建武将军,吴兴太守、中书令。所以后人称他为“王大令”。

      王羲之善画,据说恒温请他书扇,笔误落墨点,他就因之而成乌驳牛,很是佳妙。他尤擅书法,在各体书中最精行草,与其父并称 “二王” 。传说他少年时学书,王羲之从后面欲掣其笔而不能,叹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从中可以看出王献之用心之专,笔力之强。

      王献之对自己的书艺颇为自信,有一次谢安问他:“卿书何如右军?”他回答说:“故当胜。”谢安说:“物论殊不尔。”献之又答道:“时人那得知。”(孙过庭《书谱》)由于他在书法艺术上有自己的见解,所以能在其父之外再辟新境,这正是他可贵之处。在十五六岁时,王献之就向父亲:“古之章法,未能宏逸······不若稿行之间,于往法固殊,大人宜改体。且法既不定,事贵变通,然古法亦局而执。”(张怀瑾《书议》)他自己就 “变右军书为今体字”,作出了新的贡献。

      王献之的草书,或如前人所评,在骨力上可能不如其父,但在笔法方面敢于一变王羲之的内擪法为外扩法。这种新方法所形成的新意趣,正如元袁裒所说:“大令用笔外拓而开廊,故散朗而多姿。” (《提书学纂要后 》)可见力在点画中的体现更加外露,字形的姿态也更加讲究。因为刘宋时期的羊欣说他 “骨势不及父,而媚趣过之”(《采古来能书任人名》)。后代许多号称学王羲之的成名书家,其实大都受到王献之这个新方法的。

      对王献之学书的大体情况和书艺成就,张怀瑾作了简要的评述:“尤擅草隶,幼学于父,次习于张(张芝),后改变制度,别创其法。率尔,冥合天矩,观其逸志,莫与之京。至于行草,兴合如孤峰四绝,迥出天外,其峻峭不可量也。”(《书断》)由于他的变法, 把今草的艺术水平又提升了一步,张怀瑾说他的书法 “非草非行,流便于草,开张于行,草又处其中间······笔法体势之中,最为风流者也。” (《书议》)。

      历代大多书家认为王献之书艺不及乃父,唐太甚至有 “饿隶”之讥(《晋书· 王羲之》),这当然是他的个人。到了宋代,米芾一反前说,以为 “子敬天真超逸,岂父可比也” (《海岳书史》)。尤其王献之继承了张芝的 “ 一笔书 ” ,米芾对他的 《十二月贴》赞誉备至:“运笔如火箸画灰,连属末,如不经意,所谓一笔书,天下子敬第一贴也。” (同上)。

      本文由325棋牌 (www.325games.com)整理发布 推荐阅读325游戏 (www.325q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