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经典回顾
  • 迎新年回眸中国民族电影的成长光影期许2020精彩绚丽
  •   峤夫导言:2019年是中国少数民族电影七十年历史的里程碑之年。跨年钟声响起,回眸告别光影青春岁月,迊接更加年青2020。随着5G新技术的运用,手机将作为人体新器官闯入电影创作。已有五年实践的民族志纪录片手机拍摄,到手机长篇故事片的拍摄,祖国美丽山河与动人故事,将由越来越多的新一代电影人奉献给大银幕。真正的大众电影时代正在来临

      伴随新中国诞生的电影《内蒙人民的胜利》,由当时的东北电影制片厂于1949年至1950年拍摄完成。日理万机的开国们不仅十分关心而且亲身参与了这部电影的创作:为这部电影改定了片名,并同等中央领导在一起审定了影片,总理主持了对这部影片的深入讨论,反复修改直至公映。不仅是新中国最早的故事片之一,也成为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奠基之作。

      由此发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电影艺术家们带着一个新生的统一多民族大家庭的喜悦和理想,拍摄了一大批民族题材电影,并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创作领域,在国家整体的电影题材布局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民族题材电影不仅以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多彩的民族风格、富于个性的人物塑造、优美的音乐舞蹈以及对理想、爱情的追求,给各民族观众以新鲜的试听审美享受,也以深刻的思想主题参与了新型民族国家的建构,有助于统一的新中国完成各民族相互了解、团结友爱这一伟大任务。

      本届回顾展展映的《五朵金花》、《芦笙恋歌》、《刘三姐》、《摩雅傣》、《支队》、《冰山上的来客》、《农奴》、《阿诗玛》、《阿娜尔罕》、《天山上的红花》、《景颇姑娘》等,都是在1949年至1966年的民族题材电影创作中出现的优秀影片。

      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一雪百年之耻,自主于世界民族之林,无论是人口众多的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兄弟姐妹,都共同沉浸于对解放与进步的与憧憬之中。

      “长城内外是故乡”:在缺少远距离和出行条件的时代,是电影构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民族想象,回应了祖国大家庭共同体意识的空前高涨,几乎每一部电影都产生轰动效应,成为红火一时的电影现象。

      在建国初期形成的创作中,产生了一代民族题材电影的优秀导演,如王家乙、李俊、苏里、徐韬、赵心水、刘琼等;也培育了一批各民族优秀电影演员,如恩·和森、杨丽坤、黄婉秋、旺堆,以及后来成为明星级电影演员的王晓棠、王心刚、、郭振清、秦怡等。

      各民族电影艺术家共同创作的民族题材电影,在1960年占到国产影片总量的六分之一,电影作品的特色与魅力形成并积淀为一种优秀的艺术传统。

      这些影片有着相似的风貌——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生活气息;鲜明的基本主题——热情祖国统一、民族团结、道自信;积极追求和浪漫憧憬——追求解放、进步、,憧憬理想、美好爱情和生活;强烈的情感底蕴和艺术气质——爱国主义情感和英雄品格。

      迎来文艺复兴,电影生产复苏。民族题材电影创作出了《傲蕾·一兰》、《从奴隶到将军》这样接续叙事传统、展现民族史诗风格的作品。但在徘徊探索中还未能摆脱创作思维上的局限性。

      直到1982年有导演黄健中执导的《如意》,有第五代导演田壮壮、张艺谋、冯小宁参与主创的《红象》肇始,继而推出的《猎场扎撒》,张暖忻执导的《青春祭》、执导的《骑士的荣誉》等一批影片,展现了久违的人性之美和新时期电影艺术最初的进化,在对民族命运的反思中,高扬思想解放的命题。

      在这个时期,民族电影新的方阵形成,创作上出现第二个,佳作迭出。如1991年广春兰执导的《火焰山来的鼓手》,1993年塞夫、麦丽丝执导的《东归英雄传》,谢铁骊执导的《月落玉长河》,1994年翟俊杰执导的《金沙水拍》,1995年谢飞执导的《黑骏马》,1996年冯小宁执导的《红河谷》,以及《松赞干布》、《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那遥远的地方》、《彝海结盟》、《最后的猎鹿人》等等,这些作品的文化性变得复杂了,风格、样式、种类更丰富,艺术探索大为增强。

      被称为新时期的民族题材电影,以新的视角、新的语言展示了多民族的历史文化,表现时代的新生活、新人物、新风貌。特别是摆脱猎奇和炫耀,更多是出于民族文化责任感去继承和思考,显示出可贵的民族文化自信和对时代变革的观照。

      电影艺术创作,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的创新性继承和创造性的探索先锋。这种探索加入了“电影语言的现代化”进程,既不是“复旧”,也不是“西化”,而是在光影中诠释对民族共同体的“自知之明”:我从哪里来,历史文化的历程,所具有的特色,面临的现代性抉择和对建设中华民族共有家园的美好追求。

      塞夫和麦丽丝执导的《东归英雄传》、《悲情布鲁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组成的草原英雄谱,将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性格特征、灵魂风貌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大命运,与对草原的神采、马文化气概的描写交相辉映,不仅以恢弘气势和震撼的乐章表现了“马背民族”的之气、刚烈之美,也以“马上动作片”的标识,在中国类型电影发展中留下鲜明的印记。

      作为特殊的历史文化资源,记忆、红色经典在新时期的银幕上大放光彩,民族题材框架下的主旋律叙事出新的能量。与传记相融合的《金沙水拍》,与军事题材相融合的《彝海结盟》,与英烈题材相融合的《八女投江》,现实题材的主旋律电影《孔繁森》,都使民族题材电影进入新的境界,拓展了创作领域。尤以《孔繁森》在艺术创新上的成就,成为当时其最具影响力的一部作品,推动了民族题材现实主义创作的迈进。

      民族史诗性影片与主旋律叙事的提升,是新时期民族题材电影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旗帜分外张扬,艺术创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进入新世纪的繁荣奠定了的基础。

      进入新世纪,在社会大变革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为广泛深入;经过近十年的市场化磨合,民族题材电影创作不断适应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专业化的新语境,优秀作品大量涌现,成为中国电影事业发展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大批青年导演的新作成为亮点:2004年陆川执导的《可可西里》,2005年张家瑞执导的《花腰新娘》、宁才执导的《季风中的马》、宁浩的《绿草地》,2006年万玛才旦执导的《静静的嘛呢石》、哈斯朝鲁执导的《剃头匠》,2007年宁敬武执导的《滚拉拉的枪》和刘杰执导的《马背上的法庭》,2008年戴玮执导的《冈拉梅朵》,2009年巴音执导的《斯琴杭茹》和西尔扎提·亚合甫的《鲜花》、丑丑的《云上太阳》等在民族电影展推出,不仅在国内产生观影热潮,而且成批亮相国际电影节,为中国电影赢得美誉。

      在努力与新的观念、体制、硬件体系和技术手段的相适应中,民族题材电影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主题,致力于打造精品力作,培植新生创作力量,既表现出弄潮冲浪的勇气,又有紧拉慢唱的从容生长。

      电影《门巴将军》、《索道医生》、《天上的菊美》、《德吉的诉讼》、《真爱》、《德吉德》、《塔克拉玛干的鼓声》、《金珠玛米》等优秀作品,或聚焦时代英模人物,或彰显民族史上的红色基因,或关照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真情大爱。

      国际合作开拓新的领域,中法合拍的《夜莺》成为合拍民族题材电影的良好开端,被选送代表中国影片参加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评。《狼图腾》则以2000多个特效镜头全部在国内制作的首创之举,不仅在国际合作上、也在民族题材电影的新技术手段运用上,成为先锋之作。而《战神记》以工业方式生产进入“”制作行列,在民族题材史上迈出探索上的第一步。

      在繁荣发展中民族题材的纪录电影脱颖而出,《喜马拉雅》、《二十二》、《一江清水向东流》、《您一定不要错过》等优秀影片进入电影院线发行,获得观众称道,或选入。

      四川挖出50米大蟒蛇

      新世纪民族题材电影更注重讲好多民族共同生活、交往交融、心心相映的温暖故事。《乌鲁木齐的天空》、《伊犁河》、《骆驼客》系列等,都是这方面的佳作,显示出电影创作上国家共同体意识的。与之相印证,在一些民族地区的电影创作崛起新兴力量。

      如共同生长并崛起于北方草原地区的青年导演德格娜、张大磊、忻钰坤、周子阳等,导演作出手不凡,频获国内国际重量级电影节项。引起业界关注与好评。这一创作群体出现于特定文化地理区,令人对新世纪民族题材电影版图的扩展,多民族创作人才的新阵容,充满期待。

      以党的“十九大”为标志我们走进奋斗的新世代。中国民族电影踏上新的征程。2019年民族电影展展映新片30部。继《十八洞村》之后,《又是一年三月三》、《云上之爱》、《三变·山变》、《爱在湘西》等影片,以脱贫攻坚历史性会战为背景,描写不同的民族地区开展扶贫的生动现实,反映了民族题材电影创作抵进现实生活,把握时代脉搏,聆听人民声音。

      以《马骏》为代表的“红色记忆·英烈”系列影片首推,着各民族人民不忘初心,与党同心同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

      2019年期间,习总看望政协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强调指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与时代同步伐,以精品奉献人民。

      新时代是奋斗的时代,新时代的中国民族电影将认真贯彻习总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今年上的讲话,从当代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伟大实践中发现创作主题,捕捉影像灵感,深刻反映当代历史巨变,描绘中华民族的图谱,在我们美丽的大银幕上,浓墨重彩的描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